当苏子竹杖叩响桄榔庵的青石,黎族姑娘的骨簪便在千年织锦上划出涟漪。这座被潮水反复雕刻的岛屿,既是先民驶向深蓝的独木舟停泊处,又是自贸港时代巨轮启航的锚地。历史的礁石与未来的季风在椰影婆娑间相遇,每个褶皱里都藏着未被破译的密码。
有人看见古盐田的纹理在自贸港蓝图上延展成电路板,有人听见儋州调声混入集装箱吊装的金属韵律。海瑞墓前的谏草与免税城的霓虹构成复调,丘濬笔下的寰宇通衢正被5G信号重新丈量。三沙的浪花里沉淀着永乐通宝的铜绿,文昌发射塔的尾焰照亮了更路簿上的星图。
我们期待年轻的诗行成为穿越时空的蜃景:让黎锦纹样在区块链上流动,让东坡笠屐与智能机械臂共舞,让古老的珍珠贝在数字海洋中孕育新的虹彩。每个关于海岛的想象都是潮间带生长的红树根系,当2025年的季风掠过封关运作的闸口,那些被诗句浸透的珊瑚虫终将在蔚蓝深处筑起新的精神群岛。
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,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靓丽的文化名片,号召广大青年大学生发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,现举办第八届大学生诗歌节原创诗歌征集大赛(下文简称“大赛”),本届主题为“关于海岛的想象”。
一、组织单位
主办单位:
海南大学党委宣传部
海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
海南大学教务处
海南大学团委
海南大学人文学院
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
承办单位:
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(海南大学)
海南大学椰风书院
推广支持:
我爱竞赛网
二、比赛时间
征稿时间:自发布时间始,至2025年4月29日晚24点整截止。
评审时间:2025年4月30日-5月5日
公示时间:2025年5月6日-8日
颁奖时间:2025年5月底
三、比赛赛制
(一)征集主题:以“关于海岛的想象”为主题创作,可以围绕海南的历史与现在、自然与人文、现实与想象……题材不限,要求参赛者提供原创作品,内容积极向上。
(二)参赛者须为中国境内(含港澳台)高校在读大专生、本科生、研究生。作品入围后需提供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查询进行身份核验。
(三)征稿诗歌体裁分为现代诗(不超过30行)、旧体诗(不超过12韵),每名作者每一体裁最多可投2首作品,过量提交或超过规定篇幅即视为放弃参与资格。
(四)使用中文创作,为未发表的原创作品(即未行使其发表权、未在通过投稿审核出版等步骤在具有刊号的正规刊物上发表),
(五)作品严禁剽窃、抄袭、AI生成及AI辅助创作。参加者应确认拥有作品的著作权。关于剽窃、抄袭的具体界定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》及相关规定。提交作品的著作权等相关事宜,由参加者负责。主办方与承办方拥有对参赛作品进行宣传推广、展览出版的权利,但不承担包括因肖像权、名誉权、隐私权、著作权、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。如出现上述纠纷,主办方保留取消其参加征集资格的权利。
(六)本次大赛仅接收电子邮件来稿,作品统一以word附件的形式插入邮件(邮件正文无效),邮件及附件命名格式为:姓名-院校-诗歌体裁(现代诗/旧体诗),随作品发送到本次大赛唯一指定邮箱:dxssgj@hainanu.edu.cn
(七)获奖作品或将用作颁奖典礼节目朗诵、展演、作品汇编集、宣传品等使用,投稿即视为接受作品的相关用途。
(八)最终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。
四、奖项设置
一等奖:现代诗、旧体诗各1名
二等奖:现代诗、旧体诗各2名
三等奖:现代诗、旧体诗各3名
优秀创作奖若干名
以上奖项均有对应等次的荣誉证书及精美奖品。现代诗、旧体诗分开评选,以上奖项具体视征集作品数量和质量确定,可以部分空缺。
五、官方平台:
网站:海南大学椰风书院官网:www.hainanu.edu.cn
微信公众号:海南大学椰风书院:hainu_yfcollege
六、其他事项
评选结果将在官方平台进行公示,公示期内对成绩有异议可通过邮箱(dxssgj@hainanu.edu.cn)与组委会联系。
七、评审团队
(一)评审主席

李少君
1967年生,湖南湘乡人,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,著有《自然集》《草根集》《海天集》《心学集》《应该对春天有所表示》等,被誉为“自然诗人”。曾任《天涯》杂志主编、海南省作协副主席、海南省文联副主席,现为《诗刊》社主编,一级作家。
(二)评审团队(按照姓名首字母排序)
现代诗:

陈先发
当代诗人,作家。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,安徽省文联主席,安徽省作协主席。1967年10月生于安徽桐城,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。主要著作有诗集《写碑之心》《九章》《陈先发诗选》《破壁与神游》,随笔集《黑池坝笔记》(系列),长篇小说《拉魂腔》等二十余部。曾获鲁迅文学奖、华语文学传媒大奖、十月文学奖、英国剑桥大学银柳叶奖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022春季大赛翻译作品大奖等国内外数十种文学奖项,作品被译成世界二十多种文字传播。

胡弦
著名诗人、散文家,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,江苏作协副主席,《扬子江诗刊》主编。著有诗集《沙漏》《定风波》《葱茏》《水调歌头》《猜中一棵树》、散文集《永远无法返乡的人》《风的嘴唇》等。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,有英语、西班牙语诗集出版。曾获《诗刊》年度诗歌奖主奖,花地文学榜年度诗歌金奖、十月文学奖、鲁迅文学奖、草堂诗歌奖年度大奖、英国剑桥大学银柳叶诗歌奖等。现居南京。

蒋浩
1971年生于重庆。编辑《新诗》丛刊。著有随笔集《恐惧的断片》《似是而非》,诗集《修辞》《缘木求鱼》《游仙诗•自然史》等。现居海南。

李元胜
1963年生,四川武胜人。诗人,博物旅行家,重庆文学院专业作家,重庆市作协副主席,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,曾获鲁迅文学奖、诗刊年度诗人奖、人民文学奖、十月文学奖、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。

沈苇
诗人、散文家,浙江传媒学院教授,浙江省作协副主席,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。著有诗集、散文集、评论集20多部,另有学术专著、编著、舞台艺术剧本多部。获鲁迅文学奖、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、十月文学奖等。
旧体诗:

海滨
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,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,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,国家一流课程《李白导读》主持人及主讲教授,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,中国李白研究会理事,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,唐诗之路研究会理事,海南省苏学研究会副会长,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。代表作品有《西域文化与唐诗之路》(中华书局)、《李白的长安道》(人民文学出版社)、学习强国《海南的苏东坡与苏东坡的海南》、百家讲坛《李白的诗旅人生》等。

李公羽
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、海南省苏学研究会党支部书记兼理事长,浙江传媒学院和海南大学等客座教授、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,高级编辑,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。苏学研究领域主要著作《苏东坡昌化江遗踪考论》《东坡食源》等。主编或编审《东坡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》、《苏东坡文化与海南自由贸易港》、《千年苏学与昌江特色文化聚集地》等文集32部,承担和完成多项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,并获奖。

李景新
号望坡居士,安徽萧县人,海南自由贸易港高层次领军人才。现任海南省苏学研究会会长,海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,海南省期刊协会副会长,海南省颂读学会副会长,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华诗词学会高校工作委员会、书画委员会委员,中国楹联学会书法委员会委员,海南省政协书画院常务理事,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,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授,《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》特邀编审。曾任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、海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、《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》主编。

舒大刚
海南大学教授,海南省东坡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首席专家。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、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,文化部孔子文化奖评委,(台湾)“唐奖”推荐专家,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副主席。历任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、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、博士生导师、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。承担中国孔子基金会重大项目“儒藏”工程首席专家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巴蜀全书”工程总编纂。

仲冬梅
华东师大中文系古代文学博士,海南大学人文学院退休副教授,平生所学所乐为诗词研究。
且将新火试新茶,诗酒趁年华!
欢迎同学们踊跃来稿!